2012-12-23

[研究] 一張圖看蘋果與亞馬遜的策略大不同

蘋果和亞馬遜的事業領域重疊範圍甚廣 — 設計並銷售平板電腦、電子書閱讀器、手機、多媒體播放器等,但他們的做法卻大不相同,而這也反映在兩間公司驚人的利潤差異。



亞馬遜:先賣後賺

亞馬遜執行長Jeff Bezos上周在Kindle記者會上解釋其策略,「亞馬遜想要在人們使用我們的裝置時賺錢,而不是他們購買時。如果有人購買我們的裝置卻從不使用,我們沒資格賺一毛錢」。

Bezos也澄清道,他對於以大幅損失的「刮鬍刀/刀片」模式銷售裝置並不感興趣,他最感興趣的是讓亞馬遜能夠「這裡賺一點、那裡賺一點,但帶給大眾划算選擇」的生意。Bezos說,亞馬遜的口頭禪是「最重要的是與消費者同一陣線。顧客贏時,我們才贏。也只有顧客贏了,我們才會贏」。而這樣的策略絕對能讓消費者產生共鳴。

蘋果:小裝置大利潤

蘋果可以從每台裝置獲得上百美元的利潤,特別是iPhone,並且它的媒體生態系統可以支持其硬體。換言之,iTunes與App Store的存在,很大一部分的目的是為銷售更多iPhone、iPad、Macbook、Apple TV、與iPod。蘋果財務長Peter Oppenheimer曾在2008年的法說會上表示,「我們對App Store的看法與對iTunes store的看法一致。雖然它會帶來收入,但只是一個小型利潤來源。如同iTunes store會讓iPod更吸引人,我們認為App Store也會讓iPhone和iPod Touche更具吸引力。」

獲利能力分高下

蘋果與亞馬遜的策略雖不同,卻沒有好壞之分。就短期獲利而言,蘋果明顯勝出。但亞馬遜的做法也有可取之處。藉著裝置的低定價,它可以將其科技帶給更多不同社經地位的消費族群。而亞馬遜從此做法獲得的成功也影響蘋果做出過去不會做的事 — 推出較小且較便宜的iPad。

那麼從亞馬遜而來的競爭壓力究竟是否會迫使蘋果降價,並犧牲其獲利率?長遠而論,可能會有些許影響,然而蘋果最大的長處在其經年建置的供應鏈,讓它較競爭者更有效率並能享有更好的價格。幸虧今日的市場規模足以支撐這兩間公司,但最終獲利能力仍將篩選出贏家與輸家。

圖文來源:
一張圖看蘋果與亞馬遜的策略大不同:2012/09/13
來源:ReadWriteWeb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LinkWithin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